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萧海春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杨念月◇国画新视野

2012-03-23 10:15:01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杨念月
A-A+

  近四、五年来,继承了二十世纪早中期画家锐意革新的精神和意念,有为数不少的中青辈画家,无论他们是自各省美术学院毕业,或自行探索,再身体力行将国画蜕变提升至更新层面。这批画家的艺术道路仍长,亦殊有潜质继续发展,为提高读者们对新一代画家的注意,本刊自今期开始特开一专栏,选介这些画家和他们的精作,今期介绍的是萧海春的山水册页。

  萧海春于一九四六年出生,自幼即好绘画,他于一九六一年入上海工艺美术学专科学校,从顾飞学画人物画,同时又随王康乐习山水,两者并攻。在书法方面,他特别爱好秦汉瓦当文字。那种粗朴而富于线条美、近乎图案化的书法对他产生较深影响。他亦爱临摹书法,这近二十年来他致力于绘画和工艺,亦常至其他地方寻求灵感,如西北地区山水也成为他爱绘画的题材。现在他是上海玉石雕刻厂的助理工艺师。他的画名虽未及杨延文、贾又福等普遍为人所知,但从他的画迹上,可见他在绘画艺术中的深厚造诣和创新意味。如果他再继续努力,相信他的前途会无可限量,成为现代画坛的一朵奇葩。

  现在,我们介绍萧海春的一组山水册页精作。

  自清末以来,尤其是在二十世纪,清代早期的大师石涛以其富于创意、不落俗套的风格,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巨擘。不少近现代的画均奉其作品为佳范,从中得到启发和撷取精粹,从而蜕变出一己画风。其中典型例子包括花画坛上的宗师如张大千、谢稚柳、唐云等。萧海春这组山水册页,也反映了石涛的影子,但他能选取有度,自求变化,不袭前人窠臼,自有其独特之处。例如这组册页的第一页、第三页、第十六页、第三十三页的山石造型,圆中有方,方中有圆,与石涛山水画中山石造型有相类之处。山的轮廓以线条勾勒,加上苔点、小草,或以自解索皴演变出来的干笔皴擦,或加以赭石、石青染画,以加强石块的质感和层次感,均撷取自石涛那种奔放荒率的画意,代之以清脆利落的感觉。

  这组册页的另一大特色是萧海春对于空间的处理手法极为巧妙,而且变化多端。时而构图空泛,表现无际空间;时而又颠倒虚实,产生迷幻的效果,例如页二十四,图前方绘蘑菇型山石一块,敷以强烈的石青;远方为小小薯块蘑菇型山石,之间,又恍如从无边湖水中冒起,有一种仙境意味,使虚位扩展至无限,小中见大,惹人遐想。同样,页二十三也是以同样方法处理,但略加变化,加以树木,呈露着一种人世间的生机。又如页二十九,巧妙地利用前方树木长堤和远方一抹远山,突出中间大幅虚位,但左右画端又逸出画面之外,中绘小舟数只,令人既感到有固定空间存在,而此空间又超越画面掣肘,能得画外有画之妙。

  页十五与二十二,可谓将虚实互调,产生广视野和层次感。过往传统画家,多在画前方绘较繁复景物,而逐渐向后方转至疏淡,以至远山一抹,以营造平远、高远的层次感;而这二页山水则一反其法。如页二十二,前景焦点只是茅屋小树各二,周围大量留白;远景反而是耸立高崖,崖上满长树木,恍如一座屏障。这座屏障阻碍了观者视线使其注意力集中于前景焦点,亦同样营造深远的层次感。页十的处理手法与构图和这幅也大同小异,但远山就以较疏朗的皴擦绘画,压迫感没有那么强烈。可见作者在处理类似画面时,亦经过巧妙构想,以求有所变化。

  这组册页中,另一类构图则较为繁密,山峦树木几乎充塞了整幅画面,其中包括页三十三——页四十,及页二十五山石,加以点树、设色,完全是石涛细笔山水作风,但笔触鲜有重复相叠,辅以极浅设色和水墨晕染,亦能达到空灵效果。

  由这组册页观之,可知萧氏对钻研石涛画风有极深基础,而且能融会贯通,撷取其中精粹而自加变化,既源于石涛而也能突破其拘限;在构图上更为多元化,以表现山水的不通情韵,殊为成功。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萧海春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