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海春是我非常欣赏的画家之一,这不仅仅因为他过人的天资,深厚的功力,创造的才华,全面的造诣,更主要的缘由,是他对中国画传统基因的深刻挖掘与深层领悟。惟其如此,他的画才以蕴蓄胜、以质量胜。中国画离不开独特的媒材,但却不是按媒材区分的画种,它一直都与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脐带相连,致使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和民族审美思维已经融化到中国画的历代经典之中,只有对经典元素入木三分的领略与把握,才可能在文化内涵与艺术审美上实现笪重光所谓的“天怀意境之合,笔墨气韵之微”。故此,历来有成就的中国画家,都离不开文化的寻根、艺术的溯源与经典的解读。
萧海春原来是玉雕设计专家,几乎在他荣获工艺美术大师的同时,也在中国画领域脱颖而出。他的脱颖,始于他上世纪80年代的西部寻根,也许学生时代的老师顾飞和王康乐都是黄宾虹的高足,黄宾虹“道咸中兴”说反映的文化寻根意识,也在冥冥中成为萧海春西出阳关创作黄土地系列与西部山水的远源。那时,他像美术界的中青年俊彦一样,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又一次冲击下,受聚焦西北的北京友人的感染,为了挣脱江南文人艺术的柔秀和细润,重振史前艺术的拙朴和汉唐艺术的雄风,他利用出差,多次奔赴陕甘青,踏上黄土高原,徘徊于丝绸古道,先后推出了以《西北印象》、《黄土系列》为名的西部山水作品。
黄土高原与丝路山水,不仅有壮丽的景观,而且有厚重的历史感,理所当然地拓宽了萧海春的视角,为这位原来主要画人物的艺术家,提供了尽情施展才能的乐土。可能由于天性相近,他对于大西北的深雄博大、古厚苍茫、苦涩荒凉和奇肆朴拙,本能地喜爱,亲切有如游子归家。这批作品也就在写生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自由创造,有写实的成分,有抽象的因素,有平面构成,有立体主义,有气的流动,有光的神秘,有石涛笔法,有宾虹图式,有干皴的粗粝,有水墨的酣畅,真可谓情随笔转,景发兴新。尽管,如今画家自己不多肯定,但我却觉得不少都蛮精彩,在当时也是出类拔萃的。更为重要的意义,则是画家开始懂得了:生命之光迸发于超越个体的自我与超于物表的自然本质的契合。
此后,从上世纪末至今,萧海春的中国画艺术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始于90年代之初。此前,萧海春虽在80年代新潮美术中以黄土高原和西北山水崛起画坛,但他自以为不过是一时的激情奔涌,说自己还不太清楚艺术的高下,因此对于颠覆海派风尚所招致的批评也不是很有信心。此时,正好《清初四王画展》在沪展出,精到的笔墨、宁静的意境,彻底把萧海春吸引了。那年我也赴沪出席研讨会同时看展,某日正在观赏一件王石谷的作品,不期萧海春便走过来同我议论,他对王氏这件作品的真诚称赞,令我至今记忆犹新。大约从此以后,他开始由水墨创新的名家变成了回归传统的学子,远离名利场,沉潜在传统奥妙的认真探讨中。
在萧海春回归传统之初,人们心目中的传统可以解析成四大部分,一是近代借古开今的传统,以黄宾虹为主要代表。二是融合中西的传统,以李可染为突出代表。三是20世纪以来被肯定的明清文人画个性派传统,代表画家有石涛、龚贤、八大等等。四是文人画正统派传统,董其昌与四王是其代表。萧海春最早接触传统的途径,一是已故的黄宾虹,二是当代的李可染,三是古代的石涛,四是由李可染引发的龚贤。90年代之后,他进一步通过“清初四王”,上追董其昌。在上述几种传统代表的陶融下,萧海春的山水画尝试着多种面貌,主要有强烈浓重的疏体,点线积墨的密体,但普遍的特点是从粗放、激情、感性向理智、细腻和含蓄转换。
其中,点线积墨深邃幽远的山水,成了他90年代最有影响的体格。这种山水气象雄浑,密而不塞,黑中透亮。团块架构,虚实变幻,有体有量。迷离恍惚,色墨互动,有气有光。究其黑白对比与笔墨氤氲的渊源,不无黄宾虹、李可染、龚贤的影响,而峰岭的纵横开合,布局的气势开张,也多有石涛的启发。但繁点密线中的朴厚苍凉之感,吸收西法平面构成与虚实结合造成的视觉冲力,又表露出他运用古今传统元素不同于他人的自家特点。萧海春曾说,“从石涛到黄宾虹,一直是我动力的核心部分——董其昌笔墨里的宁静非常有感染力,是对我的一种补充。”“我是从董其昌的角度进入,去理解黄宾虹的。”因此别人学黄是从浓到浓,萧海春则是从淡到浓的。
后一阶段,始于他2003年在刘海粟艺术馆办班授徒,这时他提出了“解读经典”的理念。之所以如此,为的是系统梳理中国画的笔墨图式资源,深刻理解并有效遵循中国画的艺术规律。通过90年代以后的艺术实践和理论思索,他发现中国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笔墨图式,具有语言符号的特点,有如文学中的字词,是体现中国画的思维方式与表现方式的基本元素,这些基本元素曾经被《芥子园画传》解析,但更多保存在经典作品中。由于基本元素在运用中会被个性化,所以剥离附加的个性把握经典作品反映的共性元素,就需要通过回到原典的解读,只有这样,才能把学员的传承发展中国画艺术的基础建立在中国画的经典要素上。
萧海春解读经典,是习作也是创作,有临写更与写生结合,他主张到大自然中去,通过写生,印证古人的图式,发现其得失,从而获得给以损益修正乃至创造新图式的依据。
我最早见到萧海春,在1991年,今年与他再次聚首松江,弹指已经过去21年了。然而,这位南人北相的性情中人,精力依然无比充沛,思维依然十分活跃,看着他在工作架上画出来的横可10米高达3米的巨构,总感觉他的低调、他的远离朝市,他的只身独处,都不是他的本质,他实际是让生命之花在传统上绽放的心雄万夫的奇人。我深信,他的艺术肯定还会精进,他的解读传统的创作与教学的理念,也必将孕育年青一代中众多守护并发展中国画的才俊。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