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萧海春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江村◇从“二石斋”到“烟云堂”

2012-12-04 10:29:03 来源:东方早报作者:江村
A-A+

  海上名家萧海春这些年多以山水画知名,然而将于明天在上海美术馆开幕的“烟云自在——萧海春水墨艺术展”却让人不得不惊异于画家数十年对传统经典画作及山水、花鸟、人物等各类题材的钻研与沉潜之深。此次展览是萧海春数十年艺术探索的总结,有几大系列近百幅作品。展览将持续至9月11日。

  几大系列近百幅作品

  1944年3月萧海春出生于上海,自幼喜爱绘画,1964年毕业于上海工艺美术学校,在校兼学工艺与绘画,其中国画曾得黄宾虹弟子王康乐和顾飞指授。

  展出中的“经典解读”系列包括1990年代到2009年的作品,有对董其昌、四王、石涛、八大、龚贤诸家笔墨的解读;“笔墨烟云”系列以山水画笔墨写意为主要内容;“花卉写意”系列融入了花卉笔墨的写意长处,多文人画之味;“金笺重彩山水”系列是对新材质的探索,以期使传统金碧山水得到新的视觉检验。此外还有不少书法作品。

  9月1日至11日在上海美术馆一楼展厅内,东厅将展出萧海春的一幅高三米多、长度十米的巨作《摩诘诗意图》,秀丽壮观,几与壁画比肩,然而又让人感受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西厅则是其最近的巨作《烟云自在》,笔墨恣意挥洒,华滋浑厚,气势夺人;中厅是一幅巨幅写意梅花图,以行书草书入画,得自在之境。

  此次展出的近作多清雅幽静,不躁不怒张,对于这一风格的形成,萧海春说,多得益于黄宾虹和董其昌,取前者之浑厚,取后者之清幽。对于“烟云自在”这样的名字,萧海春坦言来自于其堂号,这也经历了一些变化:“我钦慕石涛与石溪,额斋室名曰‘二石斋’;转而服膺八大山人,遂额斋室名曰‘抱雪斋’,又醉心董玄宰,更斋室名曰‘烟云堂’,于此更迭中,或可略知吾意趣之所在。”

  山水画探索经历三个阶段

  事实上,萧海春的山水画探索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约在1980年代中期到1990年代初,被称为“黄土地”阶段。他自己称这些作品为“黄土想象”,是由“简率和高歌式喊出”转为“设计的描述”,由“粗犷放达”转向“严谨规整”,丘壑和体量被提到更重要的地位。这一变化,与他借鉴龚贤、黄宾虹和李可染的积墨画法有一定关系。

  第二阶段,约从1990年代初至世纪末,在“四王”作品展后,受到很大震动,感到自己的画“纵横恣肆,满纸躁动。古人画作,精妙绝伦,不流时尚,不名利计。余遂思过,力排时流,洗涤尘俗,调契心境,下笔遂有条理,画愈入淡、静”。这期间,他开始着力研摹董巨、元四家、董其昌、石涛、八大、王原祁、黄宾虹等,常把画论题在画面上,形成图与文的同构。

  2000年至今是“系统的经典解读”阶段(第三阶段),解读整合的目标是“化”——将不同风格与画法的经典“化”一,将古与今“化”一。知名艺术评论家郎绍君认为,“系统的经典解读”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历程。即从临摹到超越临摹,从丘壑与笔墨有间隔到无间隔,从画法的不统一到统一,从境界的混沌到澄明,从笔墨的生涩到苍润,“他的主要经验一是对传统抱着一种虔诚的敬畏态度。在差不多20年的时间里,他几乎把全部精力用于师法古人——读画,读画论,临摹与综合。1990年代前期,对中年画家来说,是考虑家庭、生活、声名地位而向市场倾斜,还是全力以赴去追求传统功夫,似乎很难两全。人们纷纷选择前者,而萧海春是少数例外之一。他对钻研传统的执著,可用‘义无反顾’四字形容。”如《庐山高》是明代画家沈周的知名作品,萧海春多次临摹解读,此次展出的《庐山高》是萧海春参入己法的作品,雄奇竣伟,苍莽中有清幽之意。

  此次展览中,萧海春各个时期的代表作都将得到呈现,其中最早的一幅山水作品是1961年前后在校学习期间临摹倪云林简淡山水的作品,用笔宛有“林下萧然之气”,全不似十八九岁的学生画作。另一幅人物画作《海风与阳光》也是1960年代所绘,为船工肖像,落笔肯定,立体感极强,而后期的《米颠拜石图》与几幅逸笔草草的风竹图等完全是写意手法,率意为之,极有文人意趣,相似的则是一种自由不羁的精神气质。

  ——原载于《东方早报》2012年8月31日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萧海春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